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也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彤贤、施晓军聚焦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从多角度提交提案积极建言。
以生态资源市场化撬动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区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中央财政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对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2个县(区)予以生态补偿,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资金保障。
“但目前,转移支付政策尚未激发起基层政府开发生态产品、培育生态产业、实现产业转化的内生动力。”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彤贤在《关于引导生态资源市场化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宁夏路径的提案》中提到,宁夏“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中,沙漠实验区、旅游区等区域的创建还是空白。同属沿黄地区的山东省开展生态经济开发区的创建、内蒙古进行沙漠治理区的创建、甘肃组织治沙林场的创建等,这些题材和内容宁夏不乏其有,创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王彤贤建议,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创建激励机制,每年对创建成功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政府给予财政政策倾斜,实施财政资金奖补、申报项目优先和一次性奖励资金等方式,激励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创建积极性,特别是对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禁止、限制开发区的县(区)予以资金补助,弥补创建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引领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强化示范建设动态管理,严把建设质量“关”、严控准入退出“线”、严格成效评估“尺”,切实保障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质量与成效,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进一步完善国家重点功能区转移支付财政政策,在目前重点补助以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为核心的基础上增加生态产品价值保值增值的直接投入,以及将因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控制减少污染排放等带来的财政减收损失纳入考虑。建议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方式,细化资金支出方向,建立资金管理清单,重点支持让生态产品保值增值、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产业、制度等通道建设,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和转化能力。
提案还建议,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财政部门联合相关部门,适时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显著的区域,财政应给予适当财政转移支付奖励。同时,财政、环保、审计等部门应加强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工作,及时督促有关地区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
激活生态产品价值铺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加速路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生态产业、生态治理、山林权改革等“生态+”路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破除,尤其是生态产品‘难度量、难变现、难抵押、难交易’问题突出。”自治区政协委员施晓军提交《关于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提案》中提出,我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抢抓机遇,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生态保护向高质量发展转化新路径,推动生态红利转化为经济红利、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宁夏方案”,对于“先行区”建设意义重大。
为此,施晓军建议,加强自治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价值实现保障、价值实现推进等六大机制,破除生态产品难度量、难变现、难抵押、难交易四大难题,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在全国率先构建省级层面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自动核算平台,实现对全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的全面盘点与价值评估,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问题,为生态产品开发、交易、生态补偿、区域发展规划及招商引资等奠定生态数据基础。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推动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模式。其次,推动核算结果在生态产品价值开发中应用。推动“六特”产业提质增效,壮大特色产业集群;赋能林业碳汇等生态产品开发,提升生态产品溢价;促进生态治理、生态农业与旅游、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高效转化,解决生态产品“难变现”问题。健全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和市场补偿机制,由生态受益地区向生态保护地区支付补偿金,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激励全社会更多参与生态保护。
提案建议,借鉴丽水“生态贷”“两山贷”、贵州江口“生态账户”等模式,推动金融创新,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解决生态产品“难抵押”问题,打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路径。在全国率先组建宁夏生态产品交易所,打造立足黄河流域面向全国的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国内有影响力的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解决生态产品“难交易”问题,打通生态产品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路径,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持续的市场机制保障,为先行区建设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蔡睿晓)